您的位置 首页 > 政策解读

【加拿大路通社】鹤霖新观察

        三次遇见施一公先生

        一带一路网北京讯(特邀首席新闻观察员 鹤霖 报道)12年前,我来到北京,在清华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,在那个会上第一次见到施一公先生,他很清秀的,眼睛非常有神,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“家国情怀”,我为在中国海归群体中“遇见”这样的先生,由衷地感到自豪与肃然起敬。
        也是12年前,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层,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,我第一次见到习近平主席,也是第二次“遇见”施一公学长,作为一名欧美同学会会员,见到施一公学长代表中国留学人员在那次大会上演讲发言,真心地感到“海归中国、海创世界”的“海归力量”。
        6年前,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二层,在采访中国两会期间,“遇见”施一公代表,他和我说:“今天就不采访了,合个影吧!”,那个时候,我似乎忘记了我是媒体人,真切地感受到“施一公”,为“公”无私,一个普通的朋友、哥哥的平易近人。
        施一公出生于1966年,比我年长1岁,与先生、与学长、与哥哥相比,可以“比”,也不可以“比”。施一公在为中国做事,在为民族做事,在为人类做事——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年轻人应该学习的“中国榜样”。“海归中国、海创世界”—— 科学无国界,科学家是有国界的。
        在像施一公先生这样的“中国海归”学习的道路上,希望是“越来越多”,这是一种“科学传播的中国精神”。在作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里,我们应该学习施一公“科普中国”的家国情怀。这是一个时代的中国人物,值得记录与讲述好他的故事。
(文/鹤霖 新闻观察员 海归创新创业导师)
  编审:张兆伟

关于作者: helin

热门文章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